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油茶论坛

 找回密码
申请入住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42|回复: 3

“吹笙挞鼓舞”传承人蒋礼发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人!来为他点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5 2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油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申请入住

x

近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国好人榜3月网络点赞评议正式开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恭城瑶族吹笙挞鼓舞”传承人蒋礼发入选“敬业奉献好人”候选人。


edb93ea8f06fae513268977e213c72fe.jpg

4e02cda398d239b938ea6712a95c3336.jpg

七旬老翁的非遗传承路


蒋礼发,1942年1月生,中共党员,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恭城瑶族吹笙挞鼓舞”传承人,他先后担任水滨村秘书、会计、民兵营长、村长等职务,曾多次出席县、乡人大代表、党代表会议。 

蒋礼发勤奋耕耘在最基层,服务村级建设、传承瑶族文化不遗余力。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只要一提起蒋礼发这位老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a8ab24b6f737f8f1fccb8e878a09619d.jpg

蒋礼发在教学生跳吹笙挞鼓舞

在水滨村村头、村尾及水滨小学的课堂上,时常有一位“特殊老师”拿着一把笙或一只鼓为孩子们认真授课。“孩子们,莫小看这把笙,它可是大有学问,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竹管里面,都装有薄纸一样的铜片,吸和吹的时候都有曲调,你们试试……”他就是蒋礼发,说到“特殊”,不单是因为他70多岁的年纪,更因为他在水滨小学是一位众所周知、不领工钱的免费“编外老师”。他教课不为出名、不为 薪水,只为把在瑶族延续了千年的吹笙挞鼓舞传承下去。 

3d79132b49f565281b88066dcbb93c55.jpg

蒋礼发带领村民在练习吹笙挞鼓舞

蒋礼发在父母的吹笙挞鼓舞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各民族和谐的氛围中对吹笙挞鼓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却在“文革”期间被勒令禁止,直到1986年,受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邀请在大众面前展示后,吹笙达鼓舞才得以重放异彩。当时作为村干部的蒋礼发,萌发了要将这些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的想法,但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担心这一举动会把村里的经济发展带偏,而他吹笙挞鼓舞的行家父亲一直支持并且嘱咐他,无论有多大困难一定要坚持传承下去。蒋礼发坚信这是瑶族文化的瑰宝,决定从制作笙、鼓、傩面,到学曲,再到练舞,系统的向父亲及前辈学习。直到在父亲2002年过世的前一天,蒋礼发还在病床前学习请教,当时他已61岁。 

吹笙挞鼓舞的道具——笙、鼓的制作需要不少材料,上了年纪的蒋礼发不仅独自上山砍树,还到桂林、柳州和南宁寻找青铜。在制作鼓的同时,他还兼做拐杖等木制品卖以补贴家用。蒋礼发勤奋学习,认真练习,成为村里吹笙挞鼓舞的“一代宗师”。 

尽管蒋礼发十分用心,但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打工,嫁人的嫁人,“传承”几乎无从谈起。 

2008年,蒋礼发有了从娃娃抓起的想法。他和水滨小学的老师及相关部门联系后,得到大力支持。学校每周给蒋礼发安排一两节下午的课,让他教小学生。 

c8621304e36f31822e346540229b6b13.jpg

蒋礼发在教学生跳吹笙挞鼓舞

小学生们被有趣的芦笙和长鼓深深吸引,不仅在课堂上学得认真,晚上还有不少学生来到蒋礼发家中“开小灶”,通过免供学生们吃饭,手把手的教学生跳吹笙挞鼓舞。几个学期下来,蒋礼发已收了几十个学生。每当有演出机会,孩子们都争着报名参加,他已多次带领孩子们参加县庆等大型活动的演出。 

几年来,蒋礼发共给1000多人次培训,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徒弟。2008年11月,瑶族吹笙挞鼓舞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6月,蒋礼发被自治区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蒋礼发在这条“传承”的道路上终于迎来了春天。 

如今,不管是村里举行隆重的盘王节,还是县里大小活动,他都会身着漂亮的瑶族服装,带队亮相。很多人都说,吹笙达鼓舞曲调优雅,舞蹈具有典型的瑶族风格,是有欣赏价值、值得代代传唱的活文化。 

在传承吹笙挞鼓舞的同时,他不断挖掘保护恭城县观音乡的傩戏文化。傩戏,也称傩舞,流行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贵州和广西。由驱鬼逐疫傩舞发展而成,各地有“傩愿戏”“傩堂戏”“师公戏”“师道戏”等不同的称谓,多以演《姜女寻夫》《柳毅传奇》《庞氏女》等剧目为主,演出时戴面具,故又名“师公脸壳戏”。表演动作一般较简单原始,音乐大多以锣鼓伴奏,人声附和。这种起源于  原始宗教形式,初级形态是傩祭,后来逐渐嬗变成了傩戏。 

a9d2d61a08f96a873398b9fde9cf5d9b.jpg

蒋礼发介绍自己制作的民间工艺品

傩戏被称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由于傩戏有大量反映民间祭祀、拜神祈福的内容,一度被视为封建迷信,几十年来濒于失传。现在,这一神秘色彩的原始舞蹈和民间艺术和许多古老的文化艺术一样,面临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冲击。 

目前,恭城瑶族自治县只有水滨村的蒋礼发较为熟悉傩面的制作和整套傩舞。在蒋礼发的努力下现在观音乡一些青壮年也参与到了跳傩舞的行列中来,为这一古老的活动增添了新鲜的活力。

舞蹈大意是降妖除魔,祈祷当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演出时,周围大小几十个村的村民都来,场面极其热闹。表演起来,有整个一套仪式:诸神出庙、祭祀、装饰神面、开场等等,他们用大胆夸张的手法,以双角直立,怒目圆睁,獠牙狰狞的造型特点,表现其嫉恶如仇的性格,生动传神。随着铿锵的锣鼓,剧中人物头戴傩面,身着戏袍,陆续登场,傩戏开场了,狰狞夸张的傩面让人穿越时空回到远 古,回到了神灵怪兽共存的年代。 

几十年来,蒋礼发在其父亲的影响下,无怨无悔的为瑶族文化的传承默默的付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观音乡的瑶族文化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如今水滨村通过举办盘王节,还盘王愿等活动,吹笙挞鼓和傩戏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并得以传承保护。 

a7ff99e80410a3aa717580083166c330.gif

跟着小编的节奏来为他投票、点赞吧!


第一步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中国文明网,选择类别"敬业奉献";

ae554cc28a6571e98c52ac6b5075f27f.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



415f0a7c4bc80355201dfe18fcacbdc8.jpg


第二步

21号蒋礼发下方点赞

再点击页面下方点赞

1550f8534909c63813c3cad058ed48e5.jpg



第三步

输入验证码,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投票。

8d6723ac3f3892e0c521e82df876e5c4.jpg


点击,为蒋礼发老人点赞!

c1da20988e9bde21516241784fe4b2bc.jpg
发表于 2019-3-6 07:4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艺术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7 16:00: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中华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申请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恭城油茶论坛微信公众号
关注>>恭城油茶论坛微信公众号,掌握恭城新鲜事儿

QQ|桂公网安备 45010702000062号|下载手机版APP|小黑屋|油茶论坛 ( 桂ICP备2022004266号 )

GMT+8, 2024-3-29 00:21 , Processed in 0.0650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